今年以来,丁二烯、合成橡胶产能投放速度加快,我国轮胎企业成品库存偏高,全钢胎、半钢胎开工率低迷等因素,导致合成橡胶市场承压运行。
四季度仍有新产能投放
近年来,随着恒力石化、浙石化、中科炼化、海南炼化、盛虹炼化、中石油广东炼化等炼化一体化装置陆续投产,中国丁二烯行业进入高速扩能期。今年国内丁二烯产能投放较为集中。据隆众资讯数据,截至目前,中国丁二烯总产能达到757.7万吨/年,较上年增长14.16%。今年国内新增装置5套,产能合计105万吨/年,剔除11万吨/年的退出产能,年内产能净增量为94万吨/年。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18万吨新产能计划在11月份投产。丁二烯供应量及增速偏高。近期,丁二烯装置有部分处于检修状态,也有一些装置完成检修后开工或新装置投产,整体开工情况较为复杂,市场供应较为充裕。
2025年中国合成橡胶产能呈现显著扩张,全年总产能预计将突破8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32%。已投产的产能包括:年初裕龙石化15万吨/年镍系/钕系顺丁橡胶装置顺利投产并已达产;浙江石化一套10万吨/年装置于3月建成投产;传化合成材料12万吨/年新产能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并在2025年持续稳定贡献产量。
计划新增产能方面,吉林石化5万吨/年低顺式顺丁橡胶装置原计划于10月中下旬投产。此外,中哲集团与宁波北仑区政府签署的20万吨/年高端新材料项目合作协议中,也包含低顺式顺丁橡胶的新增产能计划,预计将于2026年年初建成投产。
中国近五年合成橡胶产量稳步增长,从2020年的739.8万吨增长到2024年的921.9万吨。2025年增长态势显著,1—10月合成橡胶产量为738.70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0.90%。
配套消费依然偏弱
10月我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中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为9795.10万条,同比下降2.5%。细分看,我国轮胎消费分为三大领域,分别为配套胎消费、出口消费及替换胎消费。
配套胎消费良好。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22.8万辆,同比增长11.2%和8.8%,增速仍高。受技术进步支撑,汽车产销和出口增加对当前轮胎配套需求形成明显支撑。
出口市场增速下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新的充气橡胶轮胎出口量达5.87亿条,累计同比增长4%,低于2024年的10.25%增速。出口压力主要因替换市场消费下滑及贸易壁垒增加。
轮胎替换市场存在压力。轮胎替换市场消费与房地产市场、基建市场等密切相关。房地产市场疲软格局未变,进而使轮胎替换市场难有乐观表现。
据隆众石化数据,本周半钢胎样本企业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为44.82天,环比减少0.44天。全钢胎样本企业平均库存周转天数在39.01天,环比减少1.33天,轮胎成品库存有待去化。成品库存偏高,对整体样本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形成小幅影响。
本周半钢轮胎样本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2.99%,环比上涨0.1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74个百分点;中国全钢轮胎样本企业产能利用率为64.29%,环比下降1.08个百分点,同比上涨6.04个百分点。
丁二烯跌势趋缓
供需驱动偏弱,原料和顺丁橡胶同步下跌。其中,丁二烯跌幅更大、更快。截至11月19日,山东市场丁二烯报7100元/吨。截至11月12日,丁二烯不同生产工艺理论生产利润均下降。截至11月12日,碳四抽提工艺周均利润为-161元/吨,较上周期下降398元/吨。若后期原油价格下跌空间不大,丁二烯价格跌幅有望放缓。
顺丁橡胶价格与丁二烯价差偏大。截至11月19日,齐鲁石化城顺丁橡胶价格报10450元/吨。以丁二烯价格静态测算,顺丁橡胶的成本为9242元/吨。顺丁橡胶利润偏高,需要时间修复偏大的价差。
顺丁橡胶与全乳胶(SCRWF)价差偏大。截至11月19日,SCRWF上海报14850元/吨,二者价差为4400元/吨。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在部分消费领域是可替代的,价差长期偏大,势必会抑制天然橡胶的消费。
综合来看,原料端继续受到国内供应增加的压制。需求方面,轮胎企业出货压力依然存在,外贸订单表现不及预期,部分企业计划在11月份降负荷或安排检修,这将制约整体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市场缺乏实质性利好支撑,合成橡胶供需驱动整体偏弱。从价格和价差结构来看,丁二烯价格已接近成本区间,后续下行空间需依赖原油同步走弱。然而,顺丁橡胶利润水平仍然较高,其与丁二烯之间的价差也偏大,仍需时间进行修复。预计合成橡胶价格将继续呈现偏弱震荡走势。(来源:期货日报)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31号 鲁ICP备09038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