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高级搜索 
增塑剂  压滤机  干燥机  离心机  氧化锌  阀门  过滤机  再生胶  炭黑  石蜡油  反应釜  振动筛  芳烃油  环烷油  化工设备  试验机  换热器
当前位置:开门化工网->新闻

全球天然橡胶市场处于紧平衡状态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25-11-19

      供应增长乏力,需求“东升西稳”

  2025年以来,全球天然橡胶市场受宏观不确定性、地缘风险、供给约束与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价格走势跌宕起伏,泰国天然橡胶(STR20)价格在1650~2160美元/吨区间运行。目前,市场正处于关键转折点,亟待形成新的交易逻辑,探索可持续的动态平衡路径。

  [宏观:周期、政策与汇率的联动]

  天然橡胶的定价逻辑,根植于其独特的跨界属性:上游关联农业,受制于气候与地理,呈现鲜明的供给周期;下游绑定工业,需求与宏观经济及制造业景气度高度同步。这一“农工一体”的产业链特征,使天然橡胶价格波动天然兼具农产品的“供给弹性”与工业品的“需求弹性”,成为观测经济周期的重要微观指标。

  当前,宏观层面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转向。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全球贸易格局重构及地缘风险常态化等因素,构成了影响天然橡胶定价的新宏观范式。另外,能源转型与供应链区域化趋势叠加,使宏观因子的波动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与复杂度向天然橡胶价格传导。因此,天然橡胶价格波动已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宏观驱动的特征。

  全球经济弱复苏

  天然橡胶需求与全球制造业景气度高度相关。IMF虽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2%,但欧元区制造业持续低迷,美国就业市场降温,显示欧美经济已显露疲态,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展望2026年,全球经济将延续“弱复苏、强分化”格局:美国经济韧性与潜在风险并存;欧洲财政刺激传导缓慢,难解近渴;我国在结构转型中寻求复苏。这意味着宏观因素难以独自为天然橡胶价格提供强劲的上涨动力,价格能否有突破性表现,将更多依赖供给侧的驱动。

  地缘政治驱动下的供应链演变

  在地缘政治与贸易壁垒的影响下,全球关键大宗商品的供应链脆弱性凸显,传统全球化分工体系正加速重构。天然橡胶作为交通、医疗等领域的战略原料,其供应链安全已成为主要经济体的核心关切。

  全球产业布局的战略重心正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追求“即时生产”和成本最优,全面转向构建具备“安全冗余”和“风险可控”的新型供应链体系。为规避地缘风险,各国正推动天然橡胶及下游产业向关系稳定的周边区域转移,“友岸外包”与“近岸生产”成为主要路径。这一转变正推动全球天然橡胶产业链从高度集中的单极网络,向多极化、区块化的新结构加速演变。轮胎与橡胶制品产能逐步向越南、泰国及印度等地转移,不仅重塑了区域需求格局,也催生了新的贸易流向与竞争态势。

  总之,地缘政治已从外部冲击变量,转变为重塑天然橡胶市场内在结构的核心驱动力。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单纯的成本竞争,而是升级为以供应链韧性和区域控制力为核心的“战略竞争”。

  汇率走势的影响

  汇率是影响国际天然橡胶价格的核心变量。国际市场上,天然橡胶以美元计价,但主产国(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的生产成本均以本币核算,这种“美元定价、本币成本”的错配结构,使美元走势直接牵动胶价。当美元走强时,生产国为维持出口竞争力,倾向于下调美元报价,直接压制国际胶价;从消费国看,人民币升值会降低我国进口成本,提振需求,对胶价形成支撑,而日元的持续疲弱则抑制日本采购意愿,对价格产生拖累。

  综合来看,汇率因素通过“生产国定价”与“消费国需求”两条路径,共同构成天然橡胶价格的双向波动杠杆。在当前美元偏强、日元承压、人民币震荡的格局下,汇率难以对胶价形成单边上涨驱动,更可能加剧其震荡格局。未来天然橡胶价格的突破,仍需依赖供给侧收缩或需求出现超预期回暖。

  [供应:气候、成本等因素构成挑战]

  主产国差异较大

  全球天然橡胶供应格局由气候差异主导,各产区割胶周期不同,形成固有供给错配,构成全球贸易和价差波动的核心逻辑。ANRPC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预计增长0.5%,至1489.2万吨。产量整体稳定的背后,是主产区的深度分化。

  泰国作为主产国,2025年前三季度产量为324.25万吨,虽较2024年同期增长2.14%,但较2023年同期下降4.82%,处于2021年以来的次低水平。泰国产量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产业的结构性变迁:传统产区胶园正大规模改种榴莲、油棕等经济作物,从根本上削弱了天然橡胶产能恢复的基础。

  展望2026年,泰国天然橡胶产量将维持2%~3%的低速增长。尽管树龄成熟和天气条件提供支撑,但供给弹性减弱已成为新常态,这意味着产量波动可能加剧,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将持续减弱。

  印尼天然橡胶产业正面临历史性转折。2025年前三季度,印尼天然橡胶产量为176.7万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4.17%,较2023年同期下降26%。这表明印尼产量下滑已非周期性波动,而是产业根基的系统性松动。

  以小农种植为主体的印尼天然橡胶产业模式正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胶价长期低迷使农户缺乏资金翻新老化的胶园,导致产能自然衰减;另一方面,经济效益更高的油棕等作物引发“资源转移”,直接挤占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这种“投资不足”与“资源转移”的双重挤压,正从根本上推动印尼从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支柱”向“不稳定变量”转变。2026年印尼天然橡胶产量很可能继续下降,产业正经历深层次的结构性下滑,而非短暂的周期性调整。

  越南天然橡胶产业正经历显著收缩,2025年前三季度产量为80.25万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8.46%,较2023年同期下降11.23%。产量持续下滑是长期结构性压力、外部政策约束与短期气候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种植园老龄化是核心制约,2005—2008年集中种植的橡胶树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单产能力随树龄增长而衰退,从根本上削弱了产能基础。同时,为应对欧盟《零毁林法案》等环保法规,产业链加速溯源并调整采购体系,短期内限制了不合规原料供应,制约了潜在产能的释放。2025年主产区异常持续降雨作为直接诱因,严重干扰割胶作业,与长期结构性因素形成共振,共同导致产量加速下降。

  2025年越南天然橡胶产量显著收缩,已为2026年奠定了低基数背景。不过,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持续压制产能释放,如种植园老龄化问题加剧、环保法规约束趋紧等。同时,气候因素的短期冲击与长期不确定性交织,进一步加大了产量增长的难度。我们判断,2026年越南天然橡胶产量增幅有限。

  科特迪瓦已崛起为全球天然橡胶供应链的关键力量,产量从2022年的120万吨跃升至2023年的155万吨,跃居全球第三。2025年前三季度,科特迪瓦出口量达122万吨,同比增长14.8%,增长势头强劲。这一增长本质上是承接了东南亚传统产区因树龄老化与成本攀升而流失的市场份额。凭借“成本控制”与“产能扩张”的双轮驱动,科特迪瓦正从边际供应方转型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参与者。

  基于坚实的种植面积基础和持续增长的出口数据,预计2026年科特迪瓦天然橡胶产量有望进一步攀升,并巩固其作为全球天然橡胶供应链关键力量的地位。长期趋势表明,全球天然橡胶供应重心正经历一场从亚洲到非洲的战略性迁移。

  2026年,全球天然橡胶供应将呈现“亚非分化、增长乏力”的复杂格局。传统主产国面临结构性制约:泰国增速低迷,印尼持续下滑,越南在老龄化和环保压力下低位徘徊。与此相反,科特迪瓦将引领非洲产区的崛起,推动全球供应重心西移。

  气候与病害形成干扰

  当前,全球天然橡胶市场面临气候与病害两大核心挑战。橡胶树作为热带作物,生长和产胶高度依赖稳定气候,对气候异常和病害侵袭极为敏感。

  气候方面,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10月9日确认拉尼娜现象已形成,且影响将持续至2026年2月。拉尼娜现象一旦发生,东南亚主产区将受波及,持续强降雨会干扰割胶作业,极端天气还可能破坏物流设施,威胁未来两个季度全球天然橡胶供应平衡。病害方面,白粉病等生物病害已升级为全局性威胁,既减少当期产量,又永久削弱产胶能力。2019年,东南亚病害导致全球天然橡胶供应减少约5%,凸显了病害的负面影响。总之,气候与病害威胁交织,构成全球天然橡胶供应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业界需密切关注其动态及市场影响。

  生产成本与劳动力结构

  天然橡胶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依赖割胶工人。东南亚多国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加速,本地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向薪酬和工作条件更好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导致割胶工人老龄化且紧缺。这既推高了劳动力成本,也使割胶环节成本系统性上升。同时,全球化肥、农药等农资涨价,进一步增加了天然橡胶种植成本,形成持续的成本压力。

  在劳动力与农资价格双重影响下,全球天然橡胶产业成本中枢上移。成本提升将在中长期支撑天然橡胶价格,增强其价格刚性与抗跌性。

  [需求:传统引擎与新兴动力的博弈]

  轮胎制造是全球天然橡胶最大的需求领域,消费占比约70%,其行业景气度直接决定天然橡胶需求。轮胎需求分为配套(新车制造)和替换(售后维修)市场。当前,部分主要经济体新车销售增速放缓,但印度等新兴市场汽车产量强劲增长,缓解了全球新车市场增速放缓对天然橡胶需求的压力。替换市场方面,庞大的全球汽车保有量持续为轮胎需求提供稳定支撑,这是天然橡胶消费中更具韧性的部分。

  轮胎配套市场区域分化明显

  欧美市场在芯片短缺缓解后复苏,又因高利率再度放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是长期趋势,但短期对总需求拉动有限。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2025年9月,欧盟乘用车销量为88.87万辆,同比增长10%;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805.77万辆,同比增长0.9%。9月的强劲表现得益于新车型上市刺激消费,但欧洲经济面临高通胀,需求疲软,增长持续性存疑,后续需关注政策与消费信心。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天然橡胶需求提供了稳定支撑。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前10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幅均超10%,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销量同比大增32.7%,成为核心增长引擎。这主要得益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配套基建及物流行业的持续支持,既拉动汽车产销,也间接拉动轮胎及工程橡胶制品配套需求。

  不过,自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将从全额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预计会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因此,我国汽车行业对天然橡胶需求的拉动基础虽然坚实,但增长强度或面临考验。

  印度市场增长潜力强劲,正成为全球需求新的增长极。印度已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为全球车企带来重要增量。印度汽车产量攀升带动轮胎、工程橡胶等零部件需求,2025年印度汽车业橡胶需求有望超过80万吨,为全球橡胶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

  轮胎替换市场需求韧性较强

  替换市场的需求韧性,植根于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基数,并因其与车辆行驶强度、物流活跃度紧密相关,而成为观测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窗口,但不同经济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欧洲轮胎和橡胶制造商协会(ETRMA)11月6日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欧洲替换胎市场销量同比下降0.6%,至6398.4万条。从结构上看,各品类表现分化:占据市场主体的乘用车胎销量同比下降0.5%,至5893.2万条;卡车和客车胎出货量降幅更为明显,达4%;农用胎、摩托车胎销量实现小幅增长,增幅分别为0.6%和1%。这种结构性分化显示当前欧洲物流业与家庭消费均显疲态,整体经济活力不足。

  我们预计,2026年欧洲轮胎替换市场呈结构性分化态势:乘用车胎销量因家庭消费疲软而维持低位波动;卡车和客车胎受物流业影响,出货量继续承压;农用胎和摩托车胎销量或小幅增长。

  国内市场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为8.99亿条,同比增长1.5%,处于近3年同期高位。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3.59亿辆。庞大的汽车保有量为替换胎市场提供了稳定需求,是行业的核心支撑。替换市场与汽车保有量挂钩,需求韧性更强。

  此外,我国是轮胎出口大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我国轮胎累计出口量为639.08万吨,同比增长4.88%。不过,11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我国新充气橡胶轮胎发起反补贴调查,加上此前的反倾销调查,我国轮胎出口欧洲面临“双反”压力。欧洲是我国轮胎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占乘用车轮胎总出口量的40%~47%。此次调查范围广,若最终裁定高额税率,将削弱我国轮胎在欧洲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对需求端构成潜在威胁。

  总的来看,2026年,国内替换轮胎市场预计保持稳健,依托庞大的汽车保有量,需求韧性仍强。出口方面,受欧盟“双反”调查影响,欧洲市场或承压,若高额税率落地,出口量可能下滑,企业需开拓新市场以应对潜在威胁。

  合成橡胶的替代与联动

  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在下游应用领域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而二者价格联动的核心逻辑在于成本端。合成橡胶作为原油的下游产品,其成本直接受油价波动影响。成本和替代的双链条机制构成了跨市场传导的关键路径:油价波动影响合成橡胶的成本与价格,进而改变其与天然橡胶的性价比,最终触发需求转移,重塑天然橡胶供需格局。

  从结构性趋势看,2025年四季度,丁二烯橡胶期货价格跌至上市以来新低,验证了成本驱动的替代逻辑,这一模式在2026年可能延续。在全球经济复苏节奏不明朗、原油市场供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的价差波动将更加频繁,导致下游行业(如轮胎制造)的原料选择策略更加灵活,进一步放大替代效应的市场影响。

  [展望:供应收缩支撑,价格震荡筑底]

  展望2026年,天然橡胶价格将呈现震荡筑底、中枢缓升格局。一方面,成本上移与供给弹性减弱共同夯实价格底部区间;另一方面,需求结构分化与低价合成橡胶替代将制约价格上行空间。

  从驱动逻辑看,供应端系统性紧缩是核心支撑,主要体现在东南亚主产区的作物更替、种植园老化与环保政策导致的产能下滑,以及拉尼娜现象对短期产出与物流的潜在扰动。需求端呈现“东升西稳”特征,印度与中国市场的韧性构成重要底部支撑。

  风险因素方面,若全球宏观经济增长超预期放缓,将直接冲击终端消费;原油价格持续低迷会通过合成橡胶的替代效应抑制天然橡胶需求;全球贸易摩擦若进一步升级,将对价格上行构成阻力。(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
①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力争可靠、准确及全面、本网站所载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我们的客观分析,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②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客服电话:0535-3402020 3402021   传真:0535-3402027   Email:chemnkf@lande.cn
烟台兰德网络广告有限责任公司2000-201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31号 鲁ICP备09038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