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国内合成橡胶期货市场在多重因素交织下,呈现出“弱现实、弱预期”的运行格局。在原油期货消化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后,或重回由偏弱供需基本面所主导的回调走势中。在此过程中,弱成本因素拖累合成橡胶,使其价格承压下行。
  与此同时,合成橡胶的供应压力持续加大,需求却难以充分消化这些供应。受此影响,本周合成橡胶期货2512合约呈现单边弱势下跌的态势,期价一度回落至10525元/吨,刷新年内低点。预计后市合成橡胶期价或震荡偏弱运行。
  原油支撑弱化
  成本因素是10月下旬合成橡胶期货价格止涨转跌的首要推手。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原油市场的主导逻辑已从宏观与地缘驱动切换至产业基本面。当前,原油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供应刚性增长”与“需求弹性不足”的长期失衡。尽管地缘风险犹存,尤其是俄罗斯供应面临制裁压力,但全球原油供应链调整能力较强,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断供的情况。未来原油期货市场的主要逻辑依旧是在供需宽松的格局下价格承压,地缘扰动仍存但无法扭转这一趋势。
  在此背景下,合成橡胶成本端的支撑持续疲软,成为压制其价格反弹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近期国内外原油期货价格再度承压,或拖累合成橡胶期货重新走弱。
  供应压力偏大
  从供给端来看,2025年,国内丁二烯产能计划新增98万吨,总产能预计达到767.7万吨,同比增长14.6%。原料丁二烯供应的快速扩张,为合成橡胶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但也加剧了产业链的过剩压力。
  尽管部分企业因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出现降负或阶段性停车的情况,如齐鲁石化、扬子石化等装置进行检修,然而,山东益华、山东威特等新投料装置的启动,使得市场整体供应并未实现有效的收缩。截至10月中旬,顺丁橡胶的社会库存已攀升至3.28万吨,环比持续增长;厂内库存同样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供应端的“被动式”扩张趋势明显。随着国际油价回落,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的利润得到大幅修复,丁二烯作为副产品,产量也随之增加,进一步压制了合成橡胶的成本与价格空间。
  需求端更疲软
  作为合成橡胶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轮胎行业的需求复苏情况不及预期。国庆假日后,尽管半钢胎和全钢胎样本企业开工率环比大幅回升,但同比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当周,国内半钢轮胎样本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2.84%,环比小幅回升1.77个百分点,然而同比却萎缩了6.84个百分点;国内全钢轮胎样本企业产能利用率为65.87%,环比小幅回升1.91个百分点,同比回升6.95个百分点。
  当前,国内轮胎企业库存周转天数持续增加,半钢胎库存周期同比增加8.32天,显示终端出货不畅,去库压力较大。下游轮胎企业采购以刚需为主,多采用随用随采的策略,对原料市场缺乏拉动作用。此外,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抑制了用于建筑防水材料的SBS等合成橡胶的需求。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了高性能半钢胎消费的增长,但增长幅度尚不足以改变整体局面。
  出口方面,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这进一步抑制了出口订单的释放。
  综合来看,当前国内合成橡胶期货市场面临成本支撑减弱,供需基本面持续失衡以及下游需求复苏乏力的综合困扰。鉴于这种“弱现实、弱预期”的运行格局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短期合成橡胶期货主力2512合约或延续震荡偏弱的走势。(来源:期货日报)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33号鲁ICP备09038962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33号鲁ICP备09038962号